前匹克代言人李芷萱近期在丽江训练时身穿亚瑟士装备,引发关于运动员与赞助商关系的新一轮讨论。此举或标志着她与匹克品牌合作的结束,也揭示了体育营销领域日益复杂的权力博弈。回顾今年早些时候,大迫杰的“选鞋施压”事件、吴向东的“竞业保护期”案例,运动员与赞助商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商业交易,演变为涉及职业生涯规划、品牌战略与行业规则重构的多维竞争。
体育营销的“丛林法则”下,运动成绩仍旧是最重要的货币。然而,焦安静与匹克的决裂,再次揭示了竞技体育充满残酷性的商业化现状。焦安静的近期成绩停滞在2小时35分钟,与李芷萱的稳定2小时26分钟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,赞助商的选择已然显而易见。尤其在赞助费用上,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谓巨大。
但竞技成绩并非唯一标尺。吴向东的案例印证了流量经济的潜力,即便成绩波动,借助社交媒体的曝光量,耐克也愿意等待其“竞业保护期”结束。这反映出现代体育营销的“双轨制”,即竞技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分离定价正在形成。品牌方的策略也在不断迭代,特步与李宁的合作意向,表明他们希望借助大迫杰的社交媒体影响力,拓展亚洲及海外市场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运动员的契约关系变得愈加复杂。竞业禁止条款的引入,为运动员的黄金期保护设立了缓冲带,而运动员在社交媒体上试穿多品牌跑鞋的行为,逐渐成为反向施压的手段,这标志着运动员主体意识的觉醒。新兴的“赏金猎人”模式打破了传统依赖关系,使得更多跑者可以选择单场签约,既增加了自由度,也减轻了品牌方的经济负担。
面对商业环境的变化,顶尖运动员正构建“反脆弱”体系。以基普乔格为例,构建了“品牌组合投资”模式,与多个品牌合作,为其职业生涯提供更多保障与收益。情况同样出现在其他运动员身上,代言涵盖多个品类,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。
当前,市场的震荡本质上反映了价值体系的重构。阿迪达斯的财报显示,运动员代言费用占比从2018年的27%降至2023年的18%,虚拟偶像与赛事IP合作取而代之。这种趋势促使现役运动员加速个人品牌建设,焦安静频繁出现在各类跑步课程中,便是未雨绸缪。
监管层的政策走向也成为影响行业的重要因素。中国体育总局正在制定《运动员商业活动管理办法》,试图建立代言费指导价与纠纷仲裁机制,可能会改变市场的野蛮生长态势。如何在运动员的商业利益与品牌的价值中找到平衡,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。在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中,运动员与赞助商所建立的关系将不断演变,商业与竞技的灵活结合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